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文化教育   79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族生成哲学是在与巫教文化的斗争中产生 ,并在巫教文化的掩饰下生存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三位一体”论和“一分为三”论。  相似文献   
2.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入手,研究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构成要件,并对发生在学校体育领域中的学生伤害事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精神实质的介绍,从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两方面提出了弘扬图书馆精神,构建和谐读书环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制度的安排,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中西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恶论基础之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制度高于人性";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则是建立在人性善论基础之上的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人性优于制度"。"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中西"德治"与"法治"不同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设计。"德治"与"法治"分别构成了中西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中的人性本善假定从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的角度看,固然提升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尊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凝聚力,但却对中国政治发展也产生过一些不良影响。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必须突破和超越人治的范畴,必须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相区分的前提下,参照西方的宪政理念与法治经验,方可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早已尘埃落定,但它所警告的教条主义空谈理论的危险并没有随之消失。"问题与主义"之争中提出的宣传"主义"和"学理"的方法,对我们今天的理论宣传仍有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6.
朱子对孔子“孝”论有重大的继承与发展:给予“孝”明确的定义和解说,此其一;其二,赋予“孝”新的内容;其三,把“孝”纳入其理学体系;其四,重视常规教育和格物致知说与“孝”的关系。传统文化是活的流动的文化。现代社会对于朱子“孝”论应有所扬弃、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验对建构中国教师教育新体系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呼唤国际性和创新型人才。中国“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使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的教师专业化走向新历程。这是中国教师教育新体系构建的时代背景。国际教师教育经验为建构中国教师教育新体系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新建本科院校较多,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是一个重要的共性问题。华北科技学院通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制度建设、确定质量标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等有效措施,确保了教学和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浅析义务教育法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行教育法制的理念是教育人权主义 ,基于这一理念和法律规范本身的要求 ,已实施了 15年的《义务教育法》在其结构、目的、依据、法律文本的用语等几方面既有其合理性 ,又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 ,我国既有必要对《义务教育法》作相应的修改 ,更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补充、完善。这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建设诚信泉州,形成诚信的社会环境和制度规范,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是极为重要的。文章调研泉州地区诚信缺失的表现、分析其危害及原因,略论建设诚信泉州的意义以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